我國油品標準遠低歐盟
我國油品標準遠低歐盟為此,政府加快了油品升級的步伐。9月23日,國家發改委發布《關于油品質量升級價格政策有關意見的通知》。其中指出,按照國務院確定的油品質量升級時間表,第四階段車用汽油標準過渡期至2013年底,第四階段車用柴油標準過渡期至2014年底;第五階段車用汽油和柴油標準過渡期均至2017年底。目前,珠三角、江蘇等地已經實施了國四標準油品。其他地區正在向國四前進。
據了解,中國的油品標準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。按照我國成品油排放標準,以硫含量來看,京五標準硫含量要低于10ppm,國四標準要低于50ppm,國三標準要求低于150ppm。這意味著,目前僅有北京、上海實施國五標準與歐洲相當。
而資料顯示,美國、歐洲實施的成品油排放標準硫含量分別是低于30ppm、10ppm。歐盟國家自2009年開始實施了“嚴苛”的歐五排放標準,目前已經實施了4年。近日有消息稱,歐盟將從2014年起推行歐六排放標準。
歐六排放標準zui大的特點是對顆粒物排放數量進行了限制。依照歐六排放標準,機動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和顆粒物含量要比此前執行的“歐五”標準分別降低80%和66%。盡管目前歐洲還沒有頒布對應的燃油法規,但為滿足車輛對節能、排放的要求,對相應的燃油(化石類汽柴油和替代燃料)、潤滑油等都會有更高的要求。
油品質量升級誰買單惹爭議
由于油品升級,不少地方煉油企業陷入兩難境地,油品不升級,沒有銷路;進行裝置改造,卻苦于沒有資金。而且,作為部分地區財政主要收入源的地方煉油企業一旦倒閉,不僅大批的員工要下崗,地方政府的稅收也會受到嚴重影響。
“油品質量升級的技術沒有問題,升級成本和相應的油品加價,顯然是油品質量升級的關鍵。”林伯強指出,政府采取的依然是成本加成來確定油品加價,通過對中石油、中石化已完成油品質量升級的改造煉廠成本進行審核,按照“煉油企業消化一部分、消費者負擔一部分”的原則確定公布的加價標準。
今年2月6日,國務院決定加快油品質量升級,全國從2015年初啟用國四標準,2018年初啟用國五標準,并就zui敏感的買單問題提出基本原則,即成品油價格按合理補償成本、優價和污染者付費,也就是說“誰污染誰付費”。
“在這樣的原則下,煉廠在煉化過程中存在污染,而消費者也在汽車排放過程中產生污染,油品升級的成本就應當由企業和消費者共同承擔。”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,“由政府來負擔成本的理由是不充分的,政府財政大部分來源于全社會稅收,而成品油消費者多為駕車一族,用全社會的資源來補貼少數人顯然是不合情理的。”
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也指出,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,我國成品油消費群體都將是人口中的少數,國家負擔成本就意味著多數人要為少數人買單。
林伯強指出,目前各地油品質量升級進度不一,國內市場第三、四、五階段標準的油品并存。如何有效執行價格政策,保護消費者利益,是油品質量升級政策的另一個重要方面。“消費者買了單,油品質量是否真正‘升級’,顯然需要政府加強油品生產、批發、零售環節質量監管力度,嚴格市場準入管理和產品質量監督檢查,嚴厲打擊質量違法行為,很重要的一點是對違規企業必須提高違規成本。”
成品油升級將面臨更大阻力
業內人士指出,在區域性差異的情況下,成品油市場的升級加價,使得部分地區或部分行業迫于價格壓力,將傾向于選擇價格低廉的低品質油品,造成成品油市場“劣油驅逐良油”的現象。
“一般而言,民營煉廠由于技術水平低,所以成品油升級投入比國有煉廠要大得多,中石油、中石化升級可以一步到位,但是民營煉廠就不行,這就導致了實際操作中各地難以同步進行的困難。”林伯強說。
據BP公司研究中國油品市場的分析人士透露,調和油等非標準油占中國地方煉廠的大部分產能,強制要求這部分油品退出市場短期來看難以實現。在主營煉廠油價普遍上調的情況下,低端成品油反而更加凸顯出價格優勢。
“大部分地方煉廠缺乏技術能力或財力來提升生產高質油品的能力,如果嚴格實施國四油品標準,地方煉廠在維持*和煉油格局方面勢必將面臨挑戰。”高盛分析師表示,由于地方煉廠事關地方財政收入,在地煉扎堆的地區,油品標準提升可能將面臨更大阻力。